国足需稳定发展,需给相关人士警醒

来源:24直播网

在中国足球界,那些以单后腰名义反对某些教练采用菱形中场战术的人,无论他们的身份是退役名将还是现役国脚,无论是足球解说员、主播还是记者,他们似乎都自认为有足够的资格对主教练的战术选择进行评判。然而,仔细审视,这样的群体中很少有人真正具备担任一支球队主教练的实力和资格,甚至在助理教练的位置上也显得力不从心。

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群体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一直活跃在批评国足主帅的舞台上。无论是本地的优秀教练如高洪波、朱广沪、戚务生,还是世界级的资深职业教练如伊万、里皮、卡马乔等人,都无法逃脱他们的指责和批评。他们似乎抓住了国内大众对足球的失望和愤怒情绪,通过批评主教练来迎合这种情绪发泄的需要,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关注和收益。

每当国足遭遇失利,这个群体的声音就愈发响亮,他们的收益也相应地提高。这种现象不仅令人质疑其真实动机,甚至有人形容他们如同在国难时期牟取私利,其行径令人不齿。

对此现象,不禁要问:这真的是正常的吗?如果这些人真的如此懂得足球,为何连一个中冠队的教练职位都难以胜任?英格兰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曾在中国交流时指出,中国足球缺乏的不仅仅是足球技术,更重要的是足球意识。这种足球意识并不仅限于专业球员,更包括广大足球从业人员、媒体和球迷对足球的理解和思考。

中国足球之所以落后,且让人看不到希望,与这个群体对足球的认知和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每当国足失利,仿佛全国上下除了主教练,所有人都突然变成了懂球行家。然而,这其中不乏一些对足球只有浅薄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人,却喜欢夸夸其谈、指点江山。

当然,我们可以理解那些以解说、写稿为生的人在专业领域内的发言权,但那些退役球员和名宿的过度介入和评价则显得尤为令人费解。这无疑暴露出中国足球过去水平难以提升的症结所在——即他们对足球的理解和认知未能与国际足坛接轨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不禁要问:一直强调国情特殊的中国足球圈,真的还需要继续请外教来执教吗?或许,是时候对过去的做法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变了。